免费体验

小程序的零售之路:从流量捕手到数字化跳板
作者:小陈时间:2019-11-14 18:06:32

在人口红利消失、用户时长红利渐微的局面下,从小程序中获取结构性流量已然成为不争的行业共识。

来自QuestMobile新公布数据显示,2019年前9个月中国移动互联网月活用户仅增加238万,远低于2018年4607万的净增;用户平均每天花在移动互联网的时长为分钟,同比增长,较2018年末的增幅大幅下跌。

敏锐的互联网流量巨头们早做出应对,从微信、支付宝、百度到QQ、头条系、美团,以及手机厂商们主导的快捷应用,无不基于小程序强化超级平台的地位。作为平台开放、扩围的新路径,小程序为平台型应用提供了变身“超级APP”可能性,也已成为互联网走向存量竞争的新常态。

尤其是在流量焦虑的零售市场,两年前还不被看好的小程序正在被重新定义,逐渐成长为产业互联网时代的基础设施。

“流量捕手”的进化

有个有趣的现象可能被大众忽略,将小程序推向风口的是一款《跳一跳》的刷屏应用,但终攻势凶猛的却是大大小小的零售商们。尤其在当下的小程序生态中,电商、餐饮早已成为变现路径短、盈利模式为清晰的两大行业。

原因也不难理解,擅长和流量打交道的零售商们自然算得清一笔经济账。

在小程序业态出现之前,移动互联网还是属于APP时代,无论是优衣库之类的品牌方,还是沃尔玛为代表的渠道商,获取流量的方式无外乎两种:一是向电商平台买流量,将流量直接转化为被购买的商品;二是为独自运营的APP导流,通过装机量验证所谓的用户规模,然后再进行运营转化。

这样的流量获取方式持续很多年,却也存在一些天然的痛点,比如与用户的连接永远是浅层次的,特别是在电商渠道中,很难将用户沉淀下来,极度依赖用户规模的横向扩大来提升销量;

再比如随着用户增长和时长增长的“双降”,流量成本势必会越来越高,继续之前的流量转化模式注定会进一步稀释利润率,一旦下沉市场的人口红利面临枯竭,如此这般的流量游戏终归会陷入停滞。

小程序扮演的第一个角色正是“流量捕手”,巧妙化解了零售商们遇到的痛点,并画出一道新生的流量曲线。

以电商小程序为例,在微信十亿级的月活生态中,可以凭借多样化社交玩法寻找新的流量增长点,从传统电商流量困境中解脱出来。直接结果就是,社交电商开始成为电商的新业态,衍生出了拼团、砍价、团购、红包等运营模式,将拼多多、淘集集等电商新秀们捧上神坛。

免费体验

请输入您的联系方式,方便我们稍后联系

联系手机

验证码

我们会保护您的隐私资料

立即申请
0.2230s